中国—东盟文学交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南宁12月9日电 (记者伍迁)12月8日,由广西作家协会、漓江出版社、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协办的中国—东盟文学交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承载丝路愿景 搭建文学桥梁”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宣传和推介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提升中国文学及中国作家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知名度,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作家及作家组织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研讨会由广西作家协会秘书长房永明主持。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何伟,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陈艳艳,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黎学锐,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朱山坡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柱林,《广西文学》杂志主编覃瑞强,《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赵牧分别作主旨发言。
容本镇回顾了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中心的成立和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与合作开展的历程。他表示,这个重要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加强和深化中国—东盟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面向东盟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文化,进而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何伟对漓江出版社中缅当代文学互译项目及与东盟国家开展图书版权贸易情况作了介绍。她说,“互译”项目的推动,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是创新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探索。
与会嘉宾就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及如何扩大广西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作了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各方力量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下,一定可以把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中心建设成为中国文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交流特色品牌。
研讨会上,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希望广西作家能够立足本土,面向东盟、面向世界,把站位提高、把眼界放宽、把格局放大、把目标放远,以更优秀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作出新贡献。
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东西认为,应充分发挥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优势,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文学交流,抓住对东盟国家文学传播的有利时机,开拓思路,破解难题,切实推动中国文学在东盟国家的有效传播。
近年来,广西作家与东盟国家的交流相当活跃,东西、凡一平、黄佩华、朱山坡、李约热、田耳等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出版,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2021年,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中心落户南宁,为扩大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影响力,加深中国作家与东盟作家及作家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供了新的动力。
下一步,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中心将收集国内有关东盟各国文学的资料,了解东盟各国文学发展状况,通过建设中国—东盟作家文库、推进中国—东盟文学作品互译、在东盟国家举办“中国文学推广周”、承办“中国—东盟文学论坛”、举办中国—东盟青年文学培训班、举办中国—东盟华文文学征文活动、举办国际性书展等形式,将中心建设成为与东盟国家开展作家交流、作品互译、出版展览、区域内文学研究、版权交易和保护等的文学活动平台。